近年來,白水縣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,依托資源稟賦,尋求發展支點,搭建產城平臺,圍繞“六大產業”堅定走好以產興城、產城融合發展之路,致力做好白水“土特產”文章,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謀篇布局下好“先手棋”。縣十八次黨代會于變局中開新局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寬的視野、更實的舉措,描繪了白水縣“十四五”宏偉藍圖。圍繞“打造白水新形象”的工作目標,接續攻堅、矢志奮斗,全力構建“蘋果、煤炭、白酒、清潔能源、文旅康養、裝備制造”產業體系,抓項目、強支撐,舉縣一致深耕“六大產業”。
凝心聚力振興“紅白黑”。做強蘋果首位產業。聚焦種植生產、加工流通、銷售消費等八個產業鏈環節,推進蘋果全產業鏈典型縣建設,力爭2025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20億元。全縣蘋果種植面積55萬畝,擁有涉果企業127家,年銷售鮮果200余萬噸。蘋果未來園、農產品冷鏈物流兩個百畝級項目引領白水蘋果走向“5G時代”。做優白酒主導產業。加快形成以杜康酒廠為龍頭、20家中小酒企抱團發展的產業集群,推動白水酒業深度嵌入陜酒產業鏈。目前,杜康酒廠5000噸產能項目已投產,白酒小鎮完成投資上億元,年內力爭成品酒產量達到1.7萬噸,產值突破30億元。提振煤炭支柱產業。堅持南部優化提升與北部煤田開發“雙輪驅動”,推進現有6處礦井釋放有效產能,加快北部煤田開發利用,新建不低于400萬噸/年綠色智慧礦井,同步恢復朱家河煤礦建設。2025年,全縣煤炭產量突破600萬噸,產值40億元以上。
敢于首創開辟“新路徑”。大力弘揚倉頡造字首創精神,積極開辟文化最內核、產業最多元的發展新路徑。力促文旅康養融合,統籌漢字圣地、旅行營地、紅色基地“三地”建設,建成漁業基地和秦川宿集核心區,旅游綜合收入突破6億元。加快建設能源基地,建成關中新能源數據中心,330KV匯集站、750KV變電站加快建設,風光載能、空氣儲能、燃氣輸能、抽水蓄能等項目加快落地,構建多能互補能源“互聯島”。2023年新能源裝機突破千兆瓦。積極發展裝備制造,支持中交天和、雁中制衣穩產達效,力促白揚綠能新能源、中交天和二期、博久電池生產線啟動建設。年內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5億元。
緊盯一域打通“腸梗阻”。首抓園區強縣域。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為承載,出臺《高新技術和工業產業類企業獎勵支持辦法》,加強“九通一平”及生產要素保障,開展園區土地集約和畝均效益綜合評價,完成不動產權證辦理281畝、調規618畝。目前落戶企業50家,營收38億元。緊抓服務促縣域。設立1億元工業發展、蘋果科技基金,撬動社會資本2.4億元。向投融資平臺注資10億元,策劃包裝城區、景區、礦區項目5.8億元。嚴抓風險優縣域。成立白水法務中心和財務中心,發布涉果企業風險防控白皮書,提前介入幫助企業規避生產經營風險,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。